一、酸值的意义?
酸价在化学中,酸价(或称中和值、酸值、酸度)表示中和1克化学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KOH)的毫克数。酸价是对化合物(例如脂肪酸)或者混合物中游离羧酸基团数量的一个计量标准。典型的测量程序是,将一份分量已知的样品溶于有机溶剂,用浓度已知的氢氧化钾溶液滴定,并以酚酞溶液作为颜色指示剂,酸价可作为油脂变质程度的指标。酸价的单位:(KOH)/(mg/g)。
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
在化学中,酸价(或称中和值、酸值、酸度)表示中和1克化学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KOH)的毫克数。酸价是对化合物(例如脂肪酸)或者混合物中游离羧酸基团数量的一个计量标准。典型的测量程序是,将一份分量已知的样品溶于有机溶剂,用浓度已知的氢氧化钾溶液滴定,并以酚酞溶液作为颜色指示剂,酸价可作为油脂变质程度的指标。酸价的单位:(KOH)/(mg/g)。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酸价
又名
中和值、酸值、酸度
性质
一个计量标准
介绍
酸价(Acid value),或称中和值、酸值(Acid number)、酸度,是指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KOH)的毫克数。
它是对化合物(例如脂肪酸)或混合物中游离羧酸基团数量的一个计量标准。酸价的单位:。
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与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从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消耗量可计算出游离脂肪酸的量,反应式如下:
用正常原料觎得的新鲜纯洁油脂,酸价很低,不超过2~3,食用油脂的酸价不得高于5。
定义
酸价的定义为在滴定1克的待测样品(如生物柴油)时,所需要的氢氧化钾质量,以毫克为单位:
A是氢氧化钾的滴定量,单位为ml,N是氢氧化钾的当量浓度,56.1是氢氧化钾的分子量,W是待测物的质量,单位是克。
影响因素
油脂酸价的大小与制取油脂的原料、油脂制取与加工的工艺、油脂的贮运方法与贮运条件等有关。例如:成熟油料种子较不成熟或正发芽生霉的种子制取油脂的酸价要小。甘油三酸酯在制油过程受热或解脂酶的作用而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从而使油中酸价增加。油脂在贮藏期间,由于水分、温度、光线、脂肪酶等因素的作用,被分解为游离脂肪酸于油中而使酸价增大,贮藏稳定性降低。
测量方法
食用油酸败检测试纸
GB/T一5530—2005规定了测定动植物油脂酸度的方法包括热乙醇测定法、冷溶剂测定法和电位滴定法,其中热乙醇测定法为参考标准法,冷溶剂法只适用于浅色油脂,电位滴定法是利用pH计判断滴定终点,然后根据滴定所需氢氧化钾的量计算油脂酸值。滴定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无需特殊的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但是该法具有如下的局限性:
(1)难以判别指示剂颜色的微弱变化而导致的测定误差大,尤其是在颜色较深或浑浊的油脂中,个体间终点判断差异增大;
(2)所需油脂样品数量大,中和滴定所耗费时间长;
(3)检测低酸价油脂时,其灵敏度和精确度较低;
(4)该法所需化学试剂与药品多,需要繁琐的溶液配制,酸碱滴定程序,难以实现现场快速检测的要求。
滴定法
1、实验试剂及器材
试剂
(1)中性醇一醚混合液:取95%乙醇(CP)和乙醚(CP)按1:1等体积混合,然后在混合液中加入酚酞指示剂数滴,用溶液中和至红色。
(2)1%酚酞指示剂:用70%~90%乙醇配制。
(3) 标准溶液。
(4)油脂(猪油,豆油等即可)
实验器材
电子天平;25mL碱式滴定管;100mL三角烧瓶(锥形瓶)。
2、实验操作
准确称取油脂1g~5g于三角烧瓶中,另取一个三角烧瓶不加油脂作空白,在两个瓶中加人中性醇一醚混合溶液50mL,振摇溶解(固体脂肪需水浴溶化再加人混合溶液)或水浴中溶化透明后加入酚酞指示剂1滴一2滴,用 标准液滴定(浓度视脂肪酸败程度而定)至淡红色,1min不褪色为终点,记录 用量。
3.计算
酸价=
式中:c为标准溶液浓度,;为样品消耗溶液毫升数,为空白所用 溶液毫升数,ml。m为样品质量,g。56.1为 1 ml 所含毫克数,mg。
4、注意事项
(1)每个样品做两个平行样,结果以算术平均值计。酸价值在以下时,两个平等试样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8%,为其他值时两个平行试样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5%,否则重做。
(2)测定蓖麻油的酸价时,只用中性乙醇不用混合溶剂。为了解决传统碱滴定法存在的问题,许多研究者对该法进行了改进。
电位滴定法是一种经典的分析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精确度高等优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离子选择电极的迅速发展为电位滴定提供了一批良好的指示电极,提高了灵敏度和选择性。电位滴定法测定酸度或酸价的准确度比一般的滴定法高,对有色溶液、混浊溶液或没有合适指示剂判断终点的滴定分析较为适宜。
其测定原理是将指示电极(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插在油样溶液中组成一个原电池,其电动势大小与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大小有关。测定酸价时,在用标准碱液滴定油样溶液的过程中,用pH酸度计不断测量溶液的mV值(或pH值),随着滴定剂的加入,由于发生中和反应,游离脂肪酸浓度不断减少,因而指示电极电位相应变化,等到滴定终点附近时,指示电极电位突跃,测得的mV(或pH值)产生突跃变化,那么,由测得的mV值(或pH值)与滴定消耗碱液的体积,作出滴定曲线,就可找出滴定终点对应的碱液体积,计算出酸价值。
试纸法
为了提高食用油的酸价的检测效率和实现现场检测,桂林中辉生物技术公司研制开发了用于快速测定食用油酸价的目测试纸,该法的原理是利用食用油酸败所产生的游离脂肪酸与试纸上的药剂发生显色反应,然后根据试纸的颜色变化情况与标准的比色块比较,从而确定食用油样品酸败的程度。
研发人员开发了一种试纸比色快速法测定食用油酸价,该法利用食用油脂酸败所产生的游离脂肪酸与试纸中的pH试剂发生显色反应,试纸的颜色变化反映了食用油的酸价变化,其变化程度与食用油酸败的程度成线性关系,并研究了温度、时间、油的种类及颜色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其结果表明酸价试纸在0~5.0之间颜色变化相当大,用肉眼比色很容易区分,而且该试纸对温度、反应时间、油样的种类和颜色都不敏感,但该试纸法存在稳定性差、误差稍大的缺点,一般来说只适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检测。
比色法
该法将有机溶剂(异辛烷),表面活性剂[双一(2一乙基己基)磺基丁二酸钠]和少量水以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光学透明的稳定反胶团体系,将酚红溶于反胶团的水相中。酚红在pKl等于7.8时,在碱性介质中显红色,其水溶液于558nm处有最大吸收,游离脂肪酸含量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得到,该法灵敏度高、测定速度快,适合测定脂肪酸含量低的试样及需要快速测定大批样品的场合。
色谱法
该法首先利用乙醇等溶剂分析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由于脂肪酸一般极性较强,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差,所以一般先用 /甲醇将其转化成相应的衍生物脂肪酸甲酯,从而降低其极性,增加其热稳定性,然后用Agilent 4890D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使用FID检测器,其回收率在89%一109%。该法试剂用量少,适合于大批量的样品测定,但气相色谱法需要标准品作对照,该法更适合测定试样中单个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酸组分。
近红外光谱法
Chen Man等用0.15%(w/w)酯酶于印℃恒温水浴下酶解天然棕榈油,配制成不同游离脂肪酸浓度梯度的棕榈油,利用近红外光谱扫描,由多元线性回归创建校正模型,其相关系数;模型中只要知道l,882 nm、2,010 nln和2,040 nnl三个波长处的吸光度值即可得出棕榈油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经8个样品验证后,预测集样品相关系数,此法测定速度较快,总分析时间为5min,环境温和。
Ahmed A1一Alawi等开发了一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1皿),快速准确测定食用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该法的可重复性好,其标准偏差sD为0.029%,略好于AOCS法的0.038%,与传统的滴定法具有良好的拟合性,,,。虽然近红外测定法具有诸多优点,但仪器价格昂贵,需要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标准样品的光谱特征与测定成分含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目前该法在食用油酸价的测定方面,应用文献较少。
改进方法
以上的滴定法虽然解决了滴定终点的准确判断问题,但还是需要繁琐的滴定程序和繁多的化学试剂,因此研究人员在三乙醇胺的浓度为0.20M的水和异丙醇(1:1)溶液中,开发了一种用pH计无滴定地测定食用油的酸价,利用溶剂的乳化特性快速地将食用油中的游离脂肪酸萃取至溶剂中,测定乳化溶剂的pH值,然后转化为酸价,该法可以用于食用油生产、流通贸易中的质量评价,其主要优点是:与标准技术相比,耗时减少,节省人力;与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相比,仪器简单易用;其次易于实现自动化。
还有人提出一种在水和乙醇介质中利用间接滴定法测定食用油酸价的技术,该技术的精确度和准确度适于食用油质量的监控,并且无需酸的预先中和处理。L.Lykken等研究了电位滴定法测定食用油和润滑油中的游离酸度和结合酸度。电位滴定法普遍被认为是传统碱滴定法的替代方法之一,但该法需要重复测量和较为严格的处理,还需要繁琐的滴定和校准程序,该法需要相对量较大的油样。
意义
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脂肪在长期保藏过程中,由于微生物、酶和热的作用发生缓慢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而脂肪的质量与其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有关。一般常用酸价作为衡量标准之一。在脂肪生产的条件下,酸价可作为水解程度的指标,在其保藏的条件下,则可作为酸败的指标。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
它的大小不仅是衡量毛油和精油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也是计算酸价炼耗比这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依据。而毛油酸价则是炼油车间在碱炼操作过程中计算加碱量、碱液浓度的依据。
同时,酸值可做为油脂变质程度的指标。当油脂酸败,三酸甘油脂会分解时成脂肪酸及甘油,造成酸值的上升。因此酸值常作为评价食用油的标准,台湾曾出现因抽检油炸用油,发现酸值过高的情形。
在生物柴油老化时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老化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的高温(酯的热分解)或接触到酸或碱(酯的水解)。
在一般情况下,酸价和过氧化值略有升高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损害。但如果酸价过高,则会导致人体肠胃不适、腹泻并损害肝脏。
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与发生中和反应,从标准溶液消耗量可计算出游离脂肪酸的量,反应式如下:。
二、脂肪酸值的意义?
粮食脂肪酸值是检验粮食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多少的量值。其检验结果以中和100g粮食试样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量来表示。脂肪酸值的变化反映了稻谷和玉米的品质劣变程度。在国标的谷物储藏判定规则中,作为稻谷和玉米的宜存指标。
游离脂肪酸产生的途径是脂肪酸值变化的根本原因。天然植物中含有很大比例的油脂。一般来说,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更加的不稳定。因为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很容易被氧化,米糠油酸败速度快,故其酸值增加很快。完整的糙米不易酸败,但组织破坏的生米糠及白米则易氧化。因此破碎的稻谷和谷外糙米也是导致脂肪酸上升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稻壳的保护很致密。并且破碎没有玉米那么大,所以它比玉米要好保管一点。
酸败作用有2种类型:即水解型和氧化型的。在适当条件下,油脂与水反应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的反应叫水解反应。这个反应是分步可逆进行的,先水解生成甘油二酰酯,再水解生成甘油一酰酯,最后水解成甘油。水解本身对食品脂肪的营养价值无明显影响。油脂中的水分含量是油脂安全储藏的重要条件,也是引起油脂酸败变质的重要因素。
氧化酸败,空气中的氧是引起油脂氧化变质(自动氧化)的主要因素。油脂接触空气,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使过氧化值与游离脂肪酸增加,并继续分解成低级的短碳链的醛、酮类物质,从而使其产生一种特殊的刺激气味,失去食用价值。油脂氧化变质的速度与接触空气表面积的大小、时间的长短以及油脂的组成成分有密切关系。通常油脂接触空气的表面积大、时间长,就容易氧化酸败;反之,装入密闭容器或储存在惰性气体中的油脂,则能提高储藏稳定性,一般不易氧化酸败。
测定方法
滴定法
滴定法使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定中和提取液中的游离脂肪酸,以酚酞变色显示终点,该法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仪器和试剂。
比色法
(1)生成反胶团
该法将有机溶剂(异辛烷),表面活性剂[双一(2一乙基己基)磺基丁二酸钠]和少量水以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光学透明的稳定反胶团体系,纳米级的细小水滴在该体系中被有机溶剂包围,而表面活性剂的薄层分布于两者之间。
当测定大米表面脂肪酸含量时,将大米试样的异丙醇提取液加入到上述反胶团体系,由于大米表面脂肪酸含量低,滴定法难以判断滴定终点而造成误差。生成反胶团比色法灵敏度高、测定速度快,适合测定脂肪酸含量低的试样及需要快速测定大批样品的场合。
(2)铜皂比色
2003年Goffman等报道使用铜皂比色法测定米糠游离脂肪酸含量。该法最初由Duncombe提出[5] ,使用Cu(N03)·3H2O和三乙醇胺为铜试剂和显色试剂,脂肪酸与上述试剂反应后生成铜皂蓝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710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值,通过比色测定脂肪酸含量。
色谱法
色谱法测定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报道已有许多 ,但大多用于测定油料、油脂或生物样品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色谱法与滴定法相比,该法灵敏度高,所需试样量少, 能敏感地检测大米储藏期间的脂肪酸变化,同时避免肉眼判断终点导致的主观误差。但是该法的分析重现性基于温度和湿度的稳定,所以保持温湿度稳定及避免灰尘干扰是准确测定的前提。
三、可降解塑料对环境的保护意义是?
可降解塑料的主要作用是减少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的使用率给环境带来的不可逆的“白色污染”,同时也能给予环境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提升环境的质量和降低环境发展的压力,造福人类发展
可降解塑料的类型:
1.从原料层面看,可降解塑料既可以来自于石化原料,也可以来自于生物质材料。
2.从降解机理看,可降解塑料包括生物降解、光降解、氧化降解等等
3.从降解效果看,可分为“全”降解和“部分”降解。
四、测定油料脂肪酸值的意义?
粮食在储存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主要是产生酸性物质,例如脂肪水解成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等,所以根据酸值的变化可以有效地判断粮食的变化程度。粮食的脂肪酸值根据粮食品种的不同数值也不一样,小麦、稻谷的低,玉米的高一些
五、粮食脂肪酸值测定的意义?
粮食在储存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主要是产生酸性物质,例如脂肪水解成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等,所以根据酸值的变化可以有效地判断粮食的变化程度。
粮食的脂肪酸值根据粮食品种的不同数值也不一样,小麦、稻谷的低,玉米的高一些六、测量油品酸值的意义是什么?
中和100毫升油品所需的氢氧化钾(KOH)毫克数,称为酸度,单位是mg•KOH/100ml。酸值和酸度分别表示原油和油品中所含的有机酸的总量,油品中的有机酸主要是环烷酸和酚等酸性化合物,在有水份存在的情况下,对金属设备的腐蚀更为严重。
七、可降解塑料的用途?
可降解塑料具有许多不同的应用领域,其中一些包括:
1. 包装材料:可降解塑料可以用于制作食品包装、袋子、瓶子和盒子等,可以替代传统的塑料包装材料,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农业用途:可降解塑料可用于农业覆盖膜、温室膜和种苗容器等,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塑料污染和垃圾产生。
3. 医疗器械:可降解塑料可用于制作一次性医疗器械,如手术套具、注射器和试管等,有助于减少医疗废物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4. 个人护理产品:可降解塑料可用于制作化妆品包装容器、卫生巾和尿布等,提供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5. 建筑材料:可降解塑料可以用于制作砖块、板材和绝缘材料等,在建筑和装修行业中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6. 3D打印:可降解塑料可以用于3D打印材料,用于制造原型、零件和产品等。
这些只是可降解塑料应用的一些示例,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其应用领域还将继续扩展。
八、可降解塑料的原料?
可降解塑料的原材料主要有:
聚乳酸(PLA),它是由植物糖分提取的丙交酯单体聚合而成,在工业堆肥下可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由微生物通过各种碳源发酵而合成的不同结构的脂肪族共聚聚酯,不仅能够用于包装材料、农膜等,还能广泛的应用于药品、化妆品、动物饲料等领域。
二氧化碳共聚物(PPC),外观与聚乙烯塑料相似,弹性良好,在土壤中可在短时间内完全降解,并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
其他添加剂,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
九、可降解塑料概念?
可降解塑料是指一类其制品的各项性能可满足使用要求,在保存期内性能不变,而使用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能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的塑料。因而可生产此类可降解塑料的上市公司就具有可降解塑料概念。
现有多种新型塑料:光降解型塑料、生物降解型塑料、光/氧化/生物全面降解性塑料、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热塑性淀粉树脂降解塑料。
十、可降解塑料缺点?
在可降解的条件下容易降解。这决定它的使用范围较一般塑料使用范围小,而且存放条件要求相对于一般塑料要求更苛刻,在技术不成熟时某些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寿命低且在使用时间较久时易污染内容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