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蚯蚓怎么清除垃圾
使用蚯蚓处理垃圾
如何处理每天不计其数的生活垃圾,是多年来困扰环境学家的一大难题。眼下,南非一家五星级饭店亮出处理垃圾的新高招。据路透社8月1日报道,成千上万的蚯蚓正在饭店内兢兢业业地为地球环保事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每天吞吃数千公斤垃圾
纳尔逊山饭店位于南非开普敦,是当地最古老和最有名的饭店之一。每天,饭店守门人戴着殖民时期传统的头盔,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界名流。这些尊贵的客人在豪华环境中享受美味佳肴之时,绝对不会想到在饭店他们看不见的角落还有一批特殊的“员工”也在大快朵颐。
纳尔逊山饭店在总统套房附近的房间中设有一个“蚯蚓农场”。每天饭店把几千公斤剩菜剩饭和厨房的食物垃圾送到这里,由蚯蚓们吞吃处理。这里的蚯蚓就是人们最为常见的红蚯蚓,最长可达15厘米,被养在专门设计的板条箱内。
“或许能拯救世界”
墨菲穿着印有“我收集蚯蚓”字样的汗衫,站在数以千计正享用“美餐”的蚯蚓旁告诉路透社记者:“难以置信,蚯蚓能减少70%的垃圾,而且消除了垃圾的臭味。”
墨菲解释说,蚯蚓不但抑制了如大肠杆菌这样的有害细菌的繁殖,增加了有益细菌的数量,同时还增加了土壤中的氮、钾含量,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这些元素正是我们应该给土壤增加的,从而使人们食用蔬菜后吸收。”她说。
环保人士玛丽·墨菲是饭店“蚯蚓农场”的发起者之一。她说:“蚯蚓是种好吃的动物。它们爱吃快腐烂的食物并且对此很在行。这些蚯蚓胃口大得惊人。”
除了能吃掉食物垃圾,蚯蚓制造的“副产品”,如排泄物和脱落的表皮,是草坪极好的肥料,会被收集起来施在酒店散布着孔雀的花园中。
另外,这些蚯蚓还有益于改善气候变化问题。垃圾站堆积的有机垃圾会释放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使大气吸收热量产生“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环境学家罗杰·雅克说:“甲烷气体尤其糟糕,因为它对热量的吸收能力比二氧化碳高大约20倍”。而蚯蚓能吞食掉垃圾并把它转化成固体有机物,从而阻止温室气体产生。
“不容置疑,垃圾站的有机垃圾会产生大量甲烷,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墨菲调侃说,“但蚯蚓或许能拯救世界”。
潜力巨大
纳尔逊山饭店通过“蚯蚓农场”已处理掉饭店20%的有机垃圾。他们希望在今后的9个月中,随着蚯蚓繁殖和农场扩大,把饭店所有有机垃圾都用这种方式处理掉。在合适的条件下,一年内两条蚯蚓可繁衍100万条。
纳尔逊山饭店的“蚯蚓农场”是南非首个此类工程,墨菲希望把它引入其他饭店和学校,她说这项“蚯蚓工程”潜力巨大,“如果我们都重视……每个人都不把有机垃圾丢到垃圾站,而是通过蚯蚓农场这样的地方进行处理,会对气候变化产生戏剧性的影响。”
专家认为,蚯蚓工程有利于鼓励人们寻找其他途径处理垃圾,使南非实现在2022年前停止向垃圾站投放垃圾的目标。
二、废电池的危害
一小颗废电池就能使一大块田毫无生机.
任何东西都不能种植.
三、家用废电池怎么处理?为了保护环境,应怎样做?
废电池的危害近两年,废电池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国内媒体热门话题之一。有的报道称电池对环境污染很严重,一节电池可以污染数十万立方米的水。有的甚至说废电池随生活垃圾处理可以引起诸如日本水俣病之类的危害,这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有很多热爱环保的人士和团体开展或参加了回收废电池的活动。 然而,国家环保总局有关人士却认为,废电池不用集中回收,以前有关废电池危害环境的报道缺乏科学依据,在某种程度上对群众造成了误导。那么,废电池怎样处理才科学呢?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以简要介绍,以期帮助大家更科学地认识废电池处理问题,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环境。 废电池里面到底有哪些污染物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博士生导师聂永丰教授,带领课题组专门对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做过研究。他介绍说,近年来关于废旧电池给环境带来危害的报道的确很多,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报道未向读者或观众说明支持其结论的科研内容,没有向读者介绍其分析推理过程,也没有列举因干电池造成污染的实际案例,只有“污染严重”的结论。 废电池中含有哪些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通过什么样的机理释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多大程度的损害,国内外有无废干电池引起严重污染的案例,发达国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带着疑问,课题组作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得出的结论与一些新闻报道相去甚远,这些报道确有不切合实际和偏激之处。 聂教授介绍说,电池产品可分一次干电池(普通干电池)、二次干电池(可充电电池,主要用于移动电话、计算机)、铅酸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三大类。用量最大、群众最关心,报道最多的是普通干电池。下面所说的电池均指普通干电池。 电池主要含铁、锌、锰等,此外还含有微量的汞,汞是有毒的。有报道笼统地说,电池含有汞、镉、铅、砷等物质,这是不准确的。事实上,群众日常使用的普通干电池生产过程中不需添加镉、铅、砷等物质。 废电池中的汞没有对环境构成威胁 汞的挥发温度低,是一种毒性较大的重金属。很多地方的土壤中也含有微量的汞,在汞矿开采、提炼、含汞产品加工过程中,如密闭措施不够完备,释放到空气中的汞(蒸气)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影响很大。 电池中虽然含有汞,但由于是添加剂,其含量很少。即便是高汞电池,含汞量一般也在电池重量的千分之一以内。我国电池行业全年的用汞量,大体上与一个汞法聚氯乙烯,或汞法炼金,或高汞铅锌矿采选的企业年排放废水中的含汞量相当。由于电池消费区域大,含汞废电池进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以后,对环境的影响比前述一个化工企业排放含汞废水所造成的影响要小得多,况且电池使用了不锈钢或碳钢做外包皮,有效地防止了汞的外漏。因而废电池分散丢弃在生活垃圾中,其危害微乎其微,在客观上不可能造成水俣病之类的危害。日本的水俣病是化工企业几十年向一条河流排放大量含汞废水,下游水系中汞逐渐累积造成的。 含汞电池正在被无汞电池代替 当然,含汞废电池毕竟对环境有负面影响(哪怕是轻微的)。因此,在1997年底,国家经贸委、中国轻工总会等9部门联合发出《关于限制电池汞含量的规定》,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要求国内电池制造企业逐步降低电池汞含量,2002年国内销售的电池要达到低汞水平,2006年达到无汞水平。 从实际进展来看,国内电池制造业基本按照《规定》要求在逐步削减电池汞含量。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我国电池年产量为180亿只,出口约100亿只,国内年消费量约80亿只,基本已达到低汞标准(汞含量小于电池重量的0.025%)。其中约有20亿只达到无汞标准(汞含量低于电池重量的0.001%)。 聂教授最后强调,截至目前国内外均无废电池造成严重污染的报道或科研资料,有关废电池污染环境的说法的确缺乏科学根据,对群众造成了误导。 废电池集中回收处理不当会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