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
28
2025
0

人民日报:三峡蓄水 长江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一、人民日报:三峡蓄水 长江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是指建设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1、有利影响(1)防洪: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2)防治血吸虫病: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改变钉螺“夏水冬陆”的生存环境,从而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3)减轻洞庭湖淤积:三峡工程的建设,使长江中游的水位在洪水期间有所降低,减轻了长江洪水对洞庭湖湖水的顶托作用,从而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4)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调节长江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5)调节局部气候:三峡工程的建设,使三峡库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泊,从而调节了三峡地区的局部气候。(6)减轻环境污染:三峡水电的使用,改善了华中、华东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减少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2、不利影响及措施(1)沉没土地、耕地:水库蓄水将沉没土地、耕地。(2)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3)诱发地质灾难(地震、滑坡):水库蓄水改变了原有地应力的平衡,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生滑坡等地质灾难的可能性增大。(4)加重泥沙淤积:水库蓄水,使库区水流速度变慢,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5)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6)影响物种生存:水库蓄水,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7)增加蚊虫孳生: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对人群健康带来影响。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二、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三峡工程建设对库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根据其所受影响程度的大小可以分为不可逆转的、影响较大的和影响较小的三种类型。表5—6: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对策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危害对策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可逆转的,但仍可以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的生态环境问题沉没耕地水库蓄水,水位上升,沉没线下耕地受淹耕地减少,加剧人多地少的矛盾合理开发现有土地资源,发展大农业,解决耕地不足。沉没文物古迹水库蓄水,水位上升,沉没线下文物古迹受淹文物古迹受损对被淹文物古迹实施搬迁、防护影响珍稀水生生物三峡大坝的阻隔作用,隔断了中华鲟的洄游产卵路线,影响白鳍豚的栖息环境影响珍稀物种和生物多样性(1)采用人工繁殖投放措施;(2)在大坝下游江段形成新的繁殖场所;(3)在部分江段建立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可逆转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较大但采取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和库区 人地矛盾问题农村移民开发、城市迁建处理不当河流含沙量增大,加剧水库及中下游湖区淤积;破坏库区生态环境(1)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林、牧、果、副、渔大农业生产;(2)改造中低产坡地、三跑田,开发高标准水平梯田;(3)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泥沙问题水库蓄水后水流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导致库区和库尾回水区泥沙淤积影响水库使用寿命;威胁重庆港通航(即碍航问题)(1)采用“蓄清排诨”的水库运行方式,使来沙和输沙总体趋于平衡;(2)港口整治、航道疏浚影响较小且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害发生或把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库诱发地震问题影响大坝安全(1)三峡坝址及库区为难得的弱震区;(2)工程设计在抗震方面留有余地影响珍稀陆生生物(1)移植;(2)人工培育;(3)建立植物园和保护区

二、三峡库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有哪些,治理措施有哪些

气候影响是治理不了的,地质影响正在治理中

三、写一则有关祖国建设新成就的新闻(短一些)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今日全线开通试运营,并创造中国乃至世界多项铁路史上的纪录。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

在这世界高原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上,中国铁路建设者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

三峡工程造福百姓

在世界能源日益紧缺、江河开发与保护备受重视的今天,三峡大坝横空出世,再次显现出决策者的高瞻远瞩。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浇筑到185米设计高程,主体工程提前9个月完工,这一跨越世纪、创造多项世界第一的伟大工程,开始显现其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中新网4月4日电 据东方早报消息,昨天下午,中国航天员系统的“掌门人”———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在上海参观“神六实物展”时表示,目前航天员们正在进行“神七”出舱行走训练。

相关航天专家介绍,“神七”的发射时间预计为2008年,与“神六”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出舱活动,包括行走、操作、拧螺钉、安装设备等项目,均是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 或者青藏铁路创造中国乃至世界多项铁路史纪录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今日全线开通试运营,并创造中国乃至世界多项铁路史上的纪录。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

在这世界高原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上,中国铁路建设者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自二00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开工以来,铁道部根据由北向南,逐步推进,分段建设,分段铺轨的总体部署,二00一年在格尔木至望昆段展开施工,在南山口建成世界最大的高原铁路铺架基地,冻土工程试验段开始建设,首战告捷;

二00二年展开唐古拉山以北冻土工程和西藏段部分重点工程施工,铺轨到达望昆站,取得了重点突破;

二00三年展开唐古拉山越岭地段“无人区”和唐古拉山以南工程施工,唐古拉山以北桥隧路基工程完成,全面攻坚年喜获全胜;

二00四年全线路基桥涵隧道基本完成,并在海拔四千七百多米的安多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结束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整体推进年再传捷报;

二00五年站前工程全部完成,铺轨架梁全线贯通,全线决战年胜券在握,为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00六年三月一日,青藏铁路货物列车工程运营试验时速目标达到每小时一百公里。五月一日旅客列车(不载客)工程运营试验时速目标达到每小时一百公里,部分地段达到每小时一百二十公里。七月一日全线开通试运营时速线路要求冻土地段每小时一百公里,非冻土地段全部达到一百二十公里。

青藏铁路总投资逾三百三十亿元人民币;全线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七千八百五十三万立方米,桥梁六百七十五座、近十六万延长米;涵洞二千零五十座、三万七千六百六十二横延米;隧道七座、九千零七十四延长米。

与此同时,青藏铁路在冻土攻关、卫生保障、环境保护、质量保证等方面也卓有成效,屡创佳绩。

青藏铁路七月一日投入试运行,届时可望成为沿线基本实现“无人化”管理的世界一流高原铁路。

二OO八奥运会,“神七”问天.

三峡工程造福百姓

在世界能源日益紧缺、江河开发与保护备受重视的今天,三峡大坝横空出世,再次显现出决策者的高瞻远瞩。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浇筑到185米设计高程,主体工程提前9个月完工,这一跨越世纪、创造多项世界第一的伟大工程,开始显现其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国家体育场于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4年7月30日因设计调整而暂时停工,同年12月27日恢复施工,预计2008年3月完工。工程总造价22.67亿元。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比赛时,看台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变化的,可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观众量的要求,奥运期间的20,000个临时座席分布在体育场的最上端,且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清楚的看到整个赛场。入口、出口及人群流动通过流线区域的合理划分和设计得了完美得到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