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
27
2025
0

众所周知的人为污染环境事件

一、众所周知的人为污染环境事件

日本的水俣病、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等等!

二、祖国建设新成就

青藏铁路创造中国乃至世界多项铁路史纪录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今日全线开通试运营,并创造中国乃至世界多项铁路史上的纪录。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

在这世界高原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上,中国铁路建设者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自二00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开工以来,铁道部根据由北向南,逐步推进,分段建设,分段铺轨的总体部署,二00一年在格尔木至望昆段展开施工,在南山口建成世界最大的高原铁路铺架基地,冻土工程试验段开始建设,首战告捷;

二00二年展开唐古拉山以北冻土工程和西藏段部分重点工程施工,铺轨到达望昆站,取得了重点突破;

二00三年展开唐古拉山越岭地段“无人区”和唐古拉山以南工程施工,唐古拉山以北桥隧路基工程完成,全面攻坚年喜获全胜;

二00四年全线路基桥涵隧道基本完成,并在海拔四千七百多米的安多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结束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整体推进年再传捷报;

二00五年站前工程全部完成,铺轨架梁全线贯通,全线决战年胜券在握,为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00六年三月一日,青藏铁路货物列车工程运营试验时速目标达到每小时一百公里。五月一日旅客列车(不载客)工程运营试验时速目标达到每小时一百公里,部分地段达到每小时一百二十公里。七月一日全线开通试运营时速线路要求冻土地段每小时一百公里,非冻土地段全部达到一百二十公里。

青藏铁路总投资逾三百三十亿元人民币;全线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七千八百五十三万立方米,桥梁六百七十五座、近十六万延长米;涵洞二千零五十座、三万七千六百六十二横延米;隧道七座、九千零七十四延长米。

与此同时,青藏铁路在冻土攻关、卫生保障、环境保护、质量保证等方面也卓有成效,屡创佳绩。

青藏铁路七月一日投入试运行,届时可望成为沿线基本实现“无人化”管理的世界一流高原铁路。

二OO八奥运会,“神七”问天.

三峡工程造福百姓

在世界能源日益紧缺、江河开发与保护备受重视的今天,三峡大坝横空出世,再次显现出决策者的高瞻远瞩。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浇筑到185米设计高程,主体工程提前9个月完工,这一跨越世纪、创造多项世界第一的伟大工程,开始显现其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国家体育场于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4年7月30日因设计调整而暂时停工,同年12月27日恢复施工,预计2008年3月完工。工程总造价22.67亿元。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比赛时,看台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变化的,可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观众量的要求,奥运期间的20,000个临时座席分布在体育场的最上端,且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清楚的看到整个赛场。入口、出口及人群流动通过流线区域的合理划分和设计得了完美得到的解决。

三、介绍 三峡工程车

长10055宽2490高3480超载可以拉70T左右!

四、三峡工程建成后有哪些利与害?

三峡工程是人类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无论是从人群的生存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治理长江都是刻不容缓的,这也是开发长江的前提。从自然角度看,长江在自然演化中业已被打破的旧的生态平衡,要依靠长江自然内在调节而回复原有的平衡已是不现实的。当务之急是必须采用人为力量及早进行矫正,促使长江流域建立新的生态平衡。这需要相应的工程措施。目前已正式实施的长江三峡工程无疑是最有效的。

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在上游形成库容为393亿立方米的河道型水库,可调节防洪库容达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地拦截宜昌以上来的洪水,大大削减洪峰流量,使荆江地区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提高了荆江河段的安全,并增加武汉市的防洪调度的灵活性。由此,也改善了洪患及分洪措施引起的环境恶化、灾后疫情等。

下游分洪能力的提高同时能有效地减少下游湖泊的泥沙淤积,减缓这些湖泊的萎缩,延长洞庭湖的使用寿命,并能对湖区支流洪水进行补偿调节,减轻湖区洪水威胁。由于水库调节作用,枯水期下泄流量增加,还有助于提高大坝下游河道污水稀释化,改善水质,减轻污染。

三峡工程能使广袤、富庶的华中平原不再受洪水威胁,生态秩序走向良性循环,平原湖区生态达到新的相对的稳定。

三峡工程有利于全球环境保护。三峡工程最直接的经济效益就是发电。三峡电站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平衡当代中国高速发展经济与严重能源短缺的矛盾,清洁的可以再生的水电资源无疑是最优的选择。

三峡工程利用长江丰富的水量获得巨大的清洁能源,与我国有关控制环境污染的法规和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的方针是一致的。环境保护工作摆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

三峡工程是有效改善长江生态失衡的工程,还将在兴建过程中坚持科学求实态度,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力争做好源头控制。

三峡工程建成后,三峡电站将是一个高度现代化控制的电站,三峡坝区将是风景如画的新型观光游览区,长江沿线将是一个经济繁华、环境优美的经济带。这是所有关心三峡工程的人们的愿望,也是所有从事三峡工程建设者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