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八达岭隧道
新八达岭隧道全长12.01km,是京张高铁正线9个隧道中最长隧道。隧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至延庆县区段。隧道洞身最小埋深4m,最大埋深432m;最高设计时速为250km/h,是单洞双线隧道;隧道设计有三个斜井进行辅助施工,均为永久性救援通道。
2018年12月13日10点18分,新八达岭隧道顺利贯通。
技术特点
一、项目特点
1.京张铁路是2022年冬奥会的重点配套工程,新八达岭隧道连续穿越居庸关、水关、八达岭长城等重要风景名胜区,超浅埋穿越百年京张铁路和石佛寺村,是京张铁路最长、环保要求最严格、工期最紧张的隧道。
2.八达岭长城站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山岭地下火车站,也是国内埋深及提升高度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站;车站分三层地下结构,自下而上分别为站台层、进站层及出站层(设备层),站台层与进出站通道层间预留约4.8m厚岩层;车站内修建各类大小洞室78个,断面型式88个、洞室交叉节点密集,是国内最复杂的暗挖洞群车站。
车站采用了诸多创新设计,在高铁地下车站中首次采用叠层进出站通道形式,实现了进出站客流完全分离和进出站口均衡布置,首次采用环形救援廊道设计,具备了紧急情况下快速无死角
救援的条件;首次采用一次提升长大扶梯及斜行电梯等先进设备。
3.车站两端渡线段单洞开挖跨度达32.7m,是目前国内单拱跨度最大的暗挖铁路隧道,施工技术难度大,施工组织复杂。
4.根据该隧道施工组织安排,12公里的隧道要在45个月完成,平均每月要完成开挖266米,还加上一个长城站单洞长1410米。为此八达岭隧道设3个斜井、5个平行导坑,共计8个辅助导坑和各一个进口、出口工作面。
二、科技创新及对策
新结构:
隧道进口采用牌坊式、出口采用城关式洞门,实现了工程与文化环境相协调。
新材料:
1.大跨过渡段隧道喷混凝土中添加了新型纳米材料,有效的提高了初期支护的早期强度。新工艺:
1.大跨过渡段采用“顶洞超前、分层下挖、预留核心、重点锁定”的工法进行施工。
2.大跨段采用了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杆、普通锚杆组合的复合支护体系,充分利用围岩承载力,优化受力体系,减少二次衬砌的厚度。
3.隧道下穿文物和临近复杂洞群首次采用电子雷管微损伤精准控制爆破技术,消除了对文物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4.信息化的人机定位及智能交通实现新八达岭隧道及地下车站多掌子面协同作业及物流运输高效顺畅。
5.新八达岭隧道采用并行双洞立体多分支斜井设计,采用多工作面协同作业有效满足了环保和工期要求。
二、上海三号线到十三号线怎么坐
金沙江路
地铁13号线;地铁3号线
直接换车
三、上海地铁十三号线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编号M5,为上海其中一条在建中的轨道交通路线。综合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于2007年6月发布的资料及上海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于2005年11月11日发布的资料,十三号线由嘉定区江桥镇华江路站至浦东新区御桥华夏中路站。线路全长33.6千米,均为地下线,共有26个地下车站和2个车辆段,分别为北翟路停车场(与二号线共享)及川杨河辅助停车场,全线工程总投资为198.68亿元人民币。
按照规划,工程将分二期进行。
轨道交通13号线工程是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中的一条纵贯中心城区的“西北——东南”轴向的直径线,也是轨道交通路网中的一条重要的主干线。
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线路正线全长为全长16.4公里,起点为华江路站,经金沙江西路、金沙江路、长寿路、天目西路、恒丰路、大田路、石门路,到达一期工程终点南京西路站。线路途经上海市嘉定、普陀、闸北、静安4个行政管辖区。
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共设14座车站,沿线与1、2、3、7、11、12号线共6条线、5座站换乘,其中三线换乘站2座,两线换乘站3座,全部为地下站,分别是华江路站、金沙江西路站、丰庄站、祁连山南站、真北路站、大渡河路站、金沙江路站(与3号线换乘)、隆德路站(与11号线换乘)、武宁路站、长寿路站(与7号线换乘)、江宁路站、汉中路站(与1号线、12号线换乘)、自然博物馆站、南京西路站(与2号线、12号线换乘)。
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设北翟路车辆基地1座(与2号线共享),设控制中心1座(与11号线共享)和变电所1座(与11号线共享)。
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在2012年建成以后,将与同年建成的11号线北段二期和12号线一起,形成总共13条线、237座车站、总长500公里运营里程的上海轨道交通基本网络,每天可接纳近800万人次,占全市公交出行总量的40%以上,大大方便了市民的交通出行,从而使上海的轨道交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二期由南京西路站延伸至罗山路站,现阶段有消息指出计划于2022年开通。
横穿上海市中心
13号线是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西北-东南的重要骨干线路,穿越嘉定、闵行、长宁、普陀、静安、闸北、卢湾和浦东等8个行政区,经过金鹤公路、金沙江路、长寿路、天目西路、恒丰路、石门路、瑞金路、成山路、沪南路等客运交通走廊和大型客流集散点,串联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几个中心,如长风地区、华阳社区、江宁社区、不夜城综合开发区、太平桥二期和部分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世博会地区以及浦东的三林、六里地区。
13号线全长33.6公里,均为地下线。26座车站分别为华江路站、金沙江西路站、丰庄路站、祁连山南路站、真北路站、大渡河路站、金沙江路站、隆德路站、武宁路站、长寿路站、江宁路站、汉中路站、南京西路站、淮海中路站、淡水路站、马当路站、卢浦大桥站、世博园(查看地图)站、长清路站、成山路站、东明路站、六里站、下南路站、北蔡站、莲溪路站和罗山路站,均为地下站。
据环评报告透露,13号线将分段修建,预计全线工程总投资为198.68亿元,2015年完成华江路站至南京西路站线路,长15.9km,设车站13座;2022年完成华江路站至罗山路站线路。
世博专用线
十三号线其中三个车站(卢浦大桥、世博园、长清路)及淡水路—长清路四个全长约5公里的地铁隧道区间,属于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世博专用线」(或称「世博过江段」),计划2010年初提早投入运营,以便开幕前建成启用,作为世博园内专用轨道交通。在世博会期间此段线路将不纳入轨道交通运营网络,而是凭世博会门票免费乘坐。 此区间由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于2007年3月以13.38亿元人民币的投得建设权;工程竣工并试运营一年后,则会由招标人回购。
规划中换乘车站
祁连山南路站 - 与十六号线换乘
大渡河路站 - 与十五号线换乘
金沙江路站 - 与三号线及四号线换乘
隆德路站 - 与十一号线换乘
武宁路站 - 与十四号线换乘
长寿路站 - 与七号线换乘
汉中路站 - 与一号线及十二号线换乘
南京西路站 - 与二号线及十二号线换乘
淡水路站 - 与十号线换乘
马当路站 - 与九号线换乘
长清路站 - 与七号线换乘
成山路站 - 与八号线换乘
东明路站 - 与六号线换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