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
05
2024
0

环保材料成本怎么算?

一、环保材料成本怎么算?

材料成本的计算公式:

 产品材料成本=1吨原料价格/ 1吨原料产成品数量

 

1吨原料产成品数量=1吨原料长度/ 吸塑模板长度X 排版数量X (100%—材料损耗率)

 

1吨原料长度=1吨/ 材料密度/ 胶片厚度/ 

宽度(吸塑底盘宽度)

 

其中材料密度(PVC为1.36T/M3)、吸塑底盘宽度(0.51-0.71M)、模板长度

二、产品成本怎么算?

产品成本是指制造或购买产品所需的费用总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1. 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成本。这包括购买原材料、运输和处理等费用。

2. 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生产产品所需的劳动力成本,包括工资、福利和培训等费用。

3.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与生产过程相关的间接成本,如设备折旧、维修和能源消耗等。

4. 费用分摊:除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费用需要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如销售和行政费用。

5. 总成本:将以上所有成本加起来就可以得到产品的总成本。

在计算产品成本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生产规模、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和市场竞争等。同时也需要注意不同行业和企业之间计算方式可能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计算方法。

三、怎么算产品的成本啊?

条件不足,没法计算成本。

成本包括:

1、直接成本:

(1)材料成本: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易耗品等的数量和费用;

(2)生产费用:产品生产直接消耗的水、电、气等费用,生产设备分摊的费用;

(3)人工费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人工成本,包括人工的工资、福利费、劳保费、培训费等。

2、间接成本:

(1)管理费用:企业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产生的费用分摊到单位产品的费用;

(2)销售费用:营销活动和销售过程产生的费用分摊到单位产品的成本;

(3)财务费用:企业财务活动产生的资金费用,例如利息、手续费、滞纳金等等。

四、产品的工时成本怎么算?

      首先,消耗的原材料采取直接进入的方法,既可根据各该产品的领料单直接计入生产成本;

其次,发生的生产工人的工资和工资附加费也要直接进入;

再次次,发生的水、电、气以及外加工费等也要直接计入生产成本;

最后,制造费用主要是核算车间管理部门为了组织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如计提的折旧、低值易耗品摊销和机务料消耗、办公费、差旅费等。

五、产品租赁行业怎么算成本?

1、企业出租设备的,成本主要有维修费等支出:

借:主营业务成本-维修费

贷:银行存款

2、计提出租的设备折旧的:

借:主营业务成本-折旧费

贷:银行存款

结转出租设备的成本会计分录

出租设备的成本其实就是设备的折旧额,当然还要看公司性质决定成本科目:

一般公司出租设备结转成本分录: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折旧

如果是租赁公司,专门租赁设备为主营业务的: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累计折旧

六、产品按件怎么算成本?

产品成本算法:通过设置“生产成本”明细账户核算,按生产的产品所需进行计算。 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动力(电费)、燃料(煤、柴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等等。按实际使用记账,月底合计就是当月生产成本。

3、完工成本及未完工成本计算法:

(1)约当产量法。约当产量即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

(2)定额耗用量比例法。即将各种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和在产品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别成本项目计算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3)在产品定额成本扣除法。定额成本是根据消耗定额资料对各加工步骤的在产品和完工 产品确定的单位定额成本。

七、产品销售成本怎么算?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

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顺算法的计算公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进货单价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倒算法的计算公式: 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 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点,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

因此,每次发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库存最久的存货,期末库存则是最近购入的商品。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如易变质的鲜活商品。

根据A商品明细账资料,7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如下: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先进先出法计算为: (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80=560(元) 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逐笔结转,不需计算商品单价,但工作量较大,如购进批次多,而单价又各异,则计算工作较为复杂,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金额+本期购入金额)/(期初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数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末库存金额=期末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 =3540/1500=2.36(元)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36=472(元)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计算结果亦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每次购入商品以后,根据库存数量及总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结存金额+购进金额)/(结存数量+购进数量)

【例】

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7月4日进货后平均单价=(800+660)/(400+300)=2.09(元) 7月7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460+480)/(700+200)=2.16(元) 7月19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184+1040)/(550+400)=2.34(元) 7月21日进货后平均单价=(2223+560)/(950+200)=2.42(元) 本月各次销售商品成本按销售时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如下: 7月13日商品销售成本=350×2.16=756(元) 7月26日商品销售成本=500×2.42=1 210(元) 7月30日商品销售成本=450×2.42=1 089(元) 本月商品销售成本合计1 300(包) 3 055(元)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但也存在企业经营商品品种多,每月进销业务频繁时计算工作量较大的问题。

一般适用于品种简单,前后进货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四)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计算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该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 采用个别计价法,会计部门应按进货批次设置商品明细账;业务部门应在发货单上注明进货批次;仓库部门应按进货批次分别堆放商品。

这种方法便于逐笔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计算比较正确,但工作量较大,适用于直运商品和进货批次少、销售能分清进货批次的商品。 (五)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是按照每一种库存商品的最后购进的商品进价成本作为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时,先按最后一次购进的进货单价计算,最后一次购进的商品销完了以后,再依次向上一次推进计算。 【例】仍以资料为例,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金额。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后进先出法计算: 商品销售成本 =(200×2.80)+(400×2.60)+(200×2.40)+(300×2.20)+(200×2.00) =560+1 040+480+660+400 =3 14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00=400(元) 从上例计算结果看,采用后进先出法,在购进单价持续上升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高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低成本,毛利亦为最少。在购进单价连续下降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低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高成本,毛利亦为最多。 (六)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一种对商品销售成本估算的方法。即用估计的毛利率(按上季实际毛利率或本季计划毛利率)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 采用毛利率法,计算手续简便,但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不够准确,因为这种方法是按照企业全部商品或大类商品计算的。通常只有在季度的第一、第二两个月采用,季末应选用其他五种成本计算方法中的一种进行调整。一般适宜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有困难的企业。

八、产品成本率怎么算?

制造费用和不能直接分配的材料和人工一般按两种产品的产值比例分配。

如甲产品的产值是200万,乙产品的产值是100万,那制造费用的分配比例就是2:1。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6667元借:生产成本--乙产品3333元贷:制造费用10000元扩展资料:生产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一)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期(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

企业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以及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应于期(月)末,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在产出农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借记“农业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等科目。

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由农产品、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共同负担的费用,借记“农业生产成本——共同费用”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农业生产成本”等科目。

期(月)末,可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对上述共同负担的费用进行分配,借记“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等科目,贷记“农业生产成本——共同费用”科目。应由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负担的费用,应当采用合理的方法在农产品各品种之间进行分配;如有尚未收获的农产品,还应当在已收获和尚未收获的农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验收入库时,按其实际成本,借记“农产品”科目,贷记本科目(农产品)。

九、完工产品单位成本怎么算?

(1)企业当月投入生产并且在当月全部完工的产品,由于在月初和月末都没有在产品,那么本月为该完

工产品的成本就等于该完工产品的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

(2)如果是在以前月份投入生产而在本月全部完工的产品,那么,该完工产品的全部成本就应在本月发

生的生产费用的基础上,再加上该产品自投产以到本月前所发生的生产费用(即本月初在产品成本) 。

(3)比较复杂的一种情况是:有的产品是在以前月份投入生产的,但在本月并没有全部完工,即有一部

分已经完工,还有一部分没有完工。在这种情况下,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除了要考虑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和以

前月份已经发生的费用以外,还需要考虑月末还没有完工的那部分产品的成本。也就是说,生产该产品所发生

的全部费用应当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才能正确计算出已完工产品的成

本。基本的计算方法是: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加上以前月份发生的生产费用(即月初在产品成本)之后,再减

去月末在产品所占用的生产费用(即月末在产品成本) 。

十、农产品入账成本怎么算?

是以发票票面金额直接乘以13%计算进项税额的,实际记入收购成本的是收购金额1-13%计算得出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