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炉煤气别称?
转炉煤气是钢铁企业内部中等热值的气体燃料。
二、什么是转炉煤气?
转炉煤气是钢铁企业内部中等热值的气体燃料。可以单独作为工业窑炉的燃料使用,也可和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发生炉煤气配合成各种不同热值的混合煤气使用。
转炉煤气含有大量一氧化碳,毒性很大,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必须严防泄漏。
三、转炉煤气产生原理?
转炉炼钢过程中,铁水中的碳在高温下和吹入的氧生成一氧化碳和少量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回收的顶吹氧转炉炉气含一氧化碳60~80%,二氧化碳15~20%,以及氮、氢和微量氧。转炉煤气的发生量在一个冶炼过程中并不均衡,成分也有变化。通常将转炉多次冶炼过程回收的煤气输入一个储气柜,混匀后再输送给用户。
四、转炉煤气冶炼过程?
转炉煤气在转炉冶炼的氧化期大量产生,钢中碳与钢中吹入的氧发生激烈反应,生成煤气(CO)。
五、转炉煤气英文缩写?
一、转炉煤气英文缩写CLD
二、转炉煤气是钢铁企业内部中等热值的气体燃料。可以单独作为工业窑炉的燃料使用,也可和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发生炉煤气配合成各种不同热值的混合煤气使用。转炉煤气含有大量一氧化碳,毒性很大,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必须严防泄漏。转炉煤气由炉口喷出时,温度高达1450~1500℃,并夹带大量氧化铁粉尘,需经降温、除尘,方能使用。
三、转炉煤气的发生量在一个冶炼过程中并不均衡,成分也有变化。煤气经冷却烟道温度降至1000℃,然后用蒸发冷却塔,再降至200℃,经干式电除尘器除尘,含尘量低于50毫克/标米的净煤气,经抽风机送入储气柜。
六、转炉煤气成分?
转炉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少量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回收的顶吹氧转炉炉气含一氧化碳60~80%,二氧化碳15~20%,以及氮、氢和微量氧。转炉煤气的发生量在一个冶炼过程中并不均衡,成分也有变化。通常将转炉多次冶炼过程回收的煤气输入一个储气柜,混匀后再输送给用户。
七、高炉煤气、转炉煤气那个更易中毒?
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是指一氧化碳中毒,转炉煤气的一氧化碳含量通常为60~70%,而高炉煤气的一氧化碳的含量通常为23~30%,因此转炉煤气更容易中毒。
高炉煤气是无色、无味、有毒的易燃易爆气体,比重0.9-1.1,热值3349-4187kJ/m³,理论燃烧温度1500℃左右,着火温度730℃左右,爆炸极限30.8%-89.5%,含N2和CO2之和近70%,会致人喘息(因氧含量很低)和窒息。
转炉煤气的成分,在吹炼周期内,不同时期有所不同,而且与回收设备及回时的操作条件有关。转炉煤气是无色、无味、有毒的易燃易爆气体,热值 6800-10000kJ/m³,着火温度530℃,爆炸极限18.2%-83.2%。转炉煤气的理论燃烧温度比高炉煤气高,但转炉煤气CO含量最高,占60-70%,毒性相对最大,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必须严防泄漏。
八、如何回收转炉煤气?
转炉烟气经过一次除尘设备引入一次除尘风机,风机出口至煤气柜管道上有个水封逆止阀,调节此阀门开关可以切换烟气的回收与放散。
风机出口管道上装有煤气分析仪,如果煤气纯度打到标准即可回收,否则放散点燃。
九、炼钢转炉煤气回收原理?
炼钢厂在冶建钢铁的同时,都采用煤气加热、氧气助燃溅渣护炉,在这过程中会有残余煤气,通过回收再利用。
十、转炉煤气的相关知识?
转炉煤气 转炉炼钢过程中,铁水中的碳在高温下和吹入的氧生成一氧化碳和少量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回收的顶吹氧转炉炉气含一氧化碳60~80%,二氧化碳15~20%,以及氮、氢和微量氧。转炉煤气的发生量在一个冶炼过程中并不均衡,成分也有变化。通常将转炉多次冶炼过程回收的煤气输入一个储气柜,混匀后再输送给用户。 转炉煤气由炉口喷出时,温度高达1450~1500℃,并夹带大量氧化铁粉尘,需经降温、除尘,方能使用。净化有湿法和干法两种类型。①湿法净化系统典型流程是:煤气出转炉后,经汽化冷却器降温至800~1000℃,然后顺序经过一级文氏管、第一弯头脱水器、二级文氏管、第二弯头脱水器,在文氏管喉口处喷以洗涤水,将煤气温度降至35℃左右,并将煤气中含尘量降至约100毫克/立方米。然后用抽风机将净化的气体送入储气柜。湿法工艺在世界上比较普遍,每吨钢可回收60~80立方米煤气,平均热值约为2000~2200千卡/立方米。②美国和联邦德国等国有些工厂采用干式电除尘净化系统。煤气经冷却烟道温度降至1000℃,然后用蒸发冷却塔,再降至200℃,经干式电除尘器除尘,含尘量低于50毫克/立方米的净煤气,经抽风机送入储气柜。干式系统比湿式系统投资约高12~15%;但无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动力消耗低,但必须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煤气和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 转炉煤气是钢铁企业内部中等热值的气体燃料。可以单独作为工业窑炉的燃料使用,也可和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发生炉煤气配合成各种不同热值的混合煤气使用。转炉煤气含有大量一氧化碳,毒性很大,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必须严防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