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14
2024
0

隐患排查治理原则?

一、隐患排查治理原则?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二、隐患排查治理依据?

隐患排查治理是指对高危行业等重点行业的排查治理。按照国务院的通知,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通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范围主要包括: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冶金、有色、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企业;道路交通、水运、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企业;渔业、农机、水利等单位;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近年来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单位。

三、什么是隐患排查与隐患治理?

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是隐患排查与隐患治理两项工作的合并简称。两项工作都有相对规范的标准流程。

隐患排查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或方案;

2.按计划或方案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3.对隐患排查结果进行汇总并登记后,进入隐患治理流程,发现重大事故隐患,还需上报当地安全监察部门,并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中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流程治理。

隐患治理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建立隐患治理台账,落实隐患的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整改措施和临时防范措施、整改资金、验收标准及验收人,俗称“五定”,隐患治理台账也称“五定”表;

2.整改责任人按照整改措施完成整改(如需临时防范措施,还应在整改期间落实临时防范措施)并上报验收人;

3.验收人按验收标准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同意隐患闭环,评估不合格要重新进行整改;

4.每季度及每年要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例如可以分析不同类型隐患占比,也可以按不同月度季度等不同周期对比分析等,除此之外建议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类型的隐患是否存在反复发生情况,要深入剖析原因,分析是否存在制度、机制缺陷以及之前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以便持续改进;二是同一区域发现隐患的数量是否存在持续增长的情况,持续增长的区域要重点分析区域内相关管理人员安全责任落实情况或者其他原因。

四、企业如何实施隐患治理?

企业实施隐患治理1,一树立思想。管理人员、职员对安全的认识、法律、法规宣传。

二认真组织。安全管理机构建设、人员配备符合相关规定,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三,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四,制定详细的规划、设计、规程、措施丶:分析、评估。

五,对各种议器、设施、设备定期检查,排除隐患。

六,对员工定期进行安全教育。

五、安全隐患治理原则?

首先是排查,找出安全隐患,如何指定治理措施,明确责任人,限定整改期限,整改工程形成文字,图片及影像资料,最后对治理结果进行验收。

六、隐患治理费用有哪些?

隐患治理费用包:员工教育培训方面的费用,设备设置改造调研费用,设备设置改造设计费用,设备设置改造费用,现场管理以及治理费用,隐患治理人员的工资费用,隐患设备的调试维修费用,车间整理整顿清洁保洁方面的费用,现场维护方面的费用等。

七、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哪些?

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各措施可单独使用或结合其他措施综合使用;

1、工程技术措施:通过现场作业方式,确保设施设备、场所危险因素消失;

2、管理措施:通过加强管理,确保原危险因素消失或消减,避免事故发生;

3、教育措施:对隐患涉及者制造者、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

4、防护措施:对于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险的隐患,对接触者采取劳动防护手段,确保危险程度降低;

应急措施:在直接整治前,临时采取必要手段,预防事故发生。

治理方法

1、通过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及各类检查活动,及时发现事故隐患;

2、发现隐患查后,各部门能及时处理的,必须第一时间进行隐患治理,排除险情;

3、非公司管理的场所、设施设备、人员出现隐患,发现单位和个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4、安全部对照隐患评估项目表及时进行隐患评级,确定该隐患的等级,根据隐患等级决定采取的措施:

5、重大事故隐患即刻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并通知所在部门在治理前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必要时可停产整改。

6、根据危险程度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或通知单;

7、各部门应及时进行治理,确保在限期内完成整改任务;

8、整改结束后,安全部或安委会派人现场验证,确保治理达到规定要求。

八、隐患治理实行的原则?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安全事故隐患治理原则如下:

(1)事故直接隐患与间接隐患并治原则

(2)重点治理原则

(3)动态治理原则

(4)冗余安全度治理原则

(5)单项隐患综合治理原则

(6)预防与减灾并重治理原则。

九、治理隐患的基本方法?

一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

二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三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资金。

四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时限。

五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预案。 处理方式 (一)一般性事故隐患:应要求有关区域部门限期排除。

(二)重大事故隐患:应做出暂时局部、全部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并立即上报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进行限期整改。

(三)特别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做出停产停业,立即上报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并及时进行人员疏散、加强安全警戒等相应措施,进行彻底整改。

十、隐患排查治理导则?

.建立健全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2.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

3.进行风险识别和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

4.确定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开展常态化事故隐患排查。

5.进行事故隐患分类分级及上报。

6.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及实施。

7.进行事故隐患治理的验收和效果评估。

8.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及进行统计分析。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形式包括日常排查、综合性排查、 专业性排查、季节性排查、重点时段及节假日前排查、事故类 比排查、复产复工前排查和外聘专家诊断式排查等。 

日常排查是指基层单位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 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和各专业技术 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 关键环节、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 综合性排查是指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 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各要素落实情况为 重点开展的全面检查。